我聽過很多愛好者說:「那個啊,道具的吧~」或者我教自製一些道具,他們會說:「我不喜歡道具的,道具的沒有水準。」
我是不會再爭辯到底手法重要還是道具重要,因為我根本覺得這個問題是沒有答案的,不管你回答得多辨證。我們想想自己表演魔術是為了什麼?為了娛樂觀眾,為了效果!
我先舉一個例子,大名鼎鼎的brian tudor先生,手法夠有氣勢吧?夠快夠狠吧?我曾經把他教學前面的演示給我的好朋友們看(這些朋友是不玩魔術的),就是給他們看Q跳上跳下那個。你知道他們看了以後是什麼感受嗎?很神氣?錯了。他們告訴我:「他在做什麼啊?」
  同學,你不要以為我身邊的人都是白癡啊,brian那種速度,還沒來得急展示牌就不見了,況且又沒有語言說明。結果就可想而知了。
  對於brian的水平,我想沒什麼人敢質疑,我這樣手笨的人就更加不敢。我之所以舉這個例子並不是說明道具和手法重要性的問題。我要說明的是,你的效果是否真的達到了?是否觀眾真的理解了。:
  再舉一個撲克牌的例子。就我個人而言,練習過不少的pass方法(特別那種奇怪的),不是我專門要這樣,因為我實在是弄不好那個classic pass,但是對於觀眾來說,我置頂牌的速度和用classic的速度是一樣的。因為我會利用off-beat timing。
這並不是說我不追求技術上的突破。但是,我在想一個效果的時候,我會把各種方案都模擬出來,有手法的,也有用到一些DIY道具的。但是我在準備表演上花時間最多的地方是什麼?是台詞和細節本身。
  Derren Brown,他的一些劇場秀也用道具,但是他的表演技巧就把一些道具的弊端覆蓋掉了,讓你感覺好像就沒有可能用道具一樣。
  說回我最喜歡的心靈魔術,很多人加我都再問一些關於「直接讀心」,我不得不說,暗示類的方法,一般都是作為輔助,成功率除了魔術師本身,也要看個體差異。所以我總會提供100%的方法,很多就會用到一些道具,但是,你真的能用它表演好嗎?你的手法真的能比道具做出更加好的效果嗎?
  所以,我們在設計我們效果的時候,我們應該跟著效果走,怎麼樣好怎麼樣來。
        有人就說了啊:那我用托啊,效果還要好列~;
  同學~不要那麼沒有品味好不好,選托出來都還有藝術列。
我所謂的跟著效果走,就是要從觀眾的角度去看問題。我們愛好者交流的時候,可以以技術為主,但是表演的時候,就不一定了。
我看魔術總是很享受的,包括和各位交流的時候,有人表演給我看,我總是非常配合的,他引導我到哪裡我就到哪裡,我就是要看到一個人表演的原貌。我看的總是一個人的表演技巧本身。
所以,如果我們過於拘泥於技術本身,就會使效果遇到壁壘。
  雖然我承認要在這兩個東西之間取一個折中不簡單,但是作為魔術愛好者,我們看魔術應該有不同的高度。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uuiop11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