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牌猜點
表演過程--表演者把撲克牌讓觀洗一下,去掉懷疑。再讓觀抽出一張牌,將牌面對準觀,牌背面對住表演者,用右手摸幾下,便可猜出牌上的點數。
秘密解釋--表演者在右手食指與中指之間暗夾一枚新圖釘,接過群抽出的牌後,左手握牌,右手假裝去摸,通過圖釘蓋反光,可以清楚看到牌頭上的花色點數。
摸牌猜點
表演過程--表演者把撲克牌讓觀洗一下,去掉懷疑。再讓觀抽出一張牌,將牌面對準觀,牌背面對住表演者,用右手摸幾下,便可猜出牌上的點數。
秘密解釋--表演者在右手食指與中指之間暗夾一枚新圖釘,接過群抽出的牌後,左手握牌,右手假裝去摸,通過圖釘蓋反光,可以清楚看到牌頭上的花色點數。
徒手懸牌
表演過程--表演者拿出一副撲克,翻洗後,將左手伸向觀交待沒有夾帶後,用大毛巾將手擦下後,把手巾鋪在桌上,左手心向下按於桌上,右手將桌上的牌一張一張插入出左手掌下,牌成扇形,插完後,左手離開桌面,扇動幾下,牌也不會離手。最後用右手猛擊左掌,牌才紛紛落下。
秘密解釋--表演者事前在左手錶帶裡插一根竹筷子,當手交待後,用毛巾擦手時,暗把筷子抽出來,左手掌心朝內,掌背朝底,先拿一張牌插在手心與筷子之間呈十字形,其他牌可插在牌縫中。左掌心向下壓住筷子,牌不會落下,左手掌向下垂直時,牌就離筷子落下。
初學技巧:
1.開扇(FAN):
可能有人想開扇有什麼難的?!兩隻手推ㄧ推不就好了?這可就大錯特錯了,魔術師的開扇是ㄧ手拿牌,ㄧ手開扇成一個半圓
(還有進階的單手開扇)
通常魔術師給觀眾的第ㄧ印象十分重要,開一個美麗的半圓給觀眾抽牌便是增加印象其中之ㄧ
2.洗牌(shuffle):
不要以為洗牌是很容易的,通常一個好魔術師的控牌都是在洗牌中不知不覺做到的,洗牌技巧是五花八門的。
切牌的部份 魔術師幾乎都是用單手切牌的,乾淨利落,能增加第一印象甚至有更高難度的旋轉單手切牌。
3.佈雷克(break):
效果:在整副牌中做出一個"空隙" 看似效果好像沒什麼,這可是非常重要的技巧,等等要介紹的ㄧ大環"控牌"及"假切"便要使用這招。
4.控牌及假切(CUT):
效果:將觀眾抽的牌在洗牌或切牌的狀態控制到自己想要的地方(牌頂 OR 牌底) 撲克魔術最重要的ㄧ環,有沒有覺得效果有點"神"了呢?? 這招是初學者不可不學的部分,控牌的種類也非常多,其中印度洗牌控牌是使用最為廣泛的。切牌就以兩段式切牌最基礎、普遍。 其實,只要你會"佈雷克" 你也可以自行創造出自己的控牌法
5.雙翻(Double lifts):
效果:很自然的將"兩"張牌同時翻面
效果不怎麼吸引人,等你學了以後,你會發現這招技巧可以做出數十種,甚至百種效果。不過,這招真的要勤練,才能自然。 不多說 雙翻最著名的就為Strike雙翻(食指)和D.D.雙翻(無名指)
中級技巧:
1.數牌(count):
效果:隱藏4張牌中其中一張牌 (比如說3張K 1張A,你可以數1遍但觀眾所看到的都是K) 最為著名、也最常運用的的就為Elmsley數牌了,學會這招,你可以自行和雙翻搭配,運用你的創意,創造出自己的魔術。不過,這招可能就是魔術學習者第一次遇到的"瓶頸"這招簡單是簡單,你要練到自然,不太容易喔
2.移牌(PASS):
效果:在不經"洗牌" "切牌"的情況下,神不知鬼不覺的將觀眾的牌控制到牌頂 海曼移牌、古典移牌,相信魔術學到一定程度對這兩種並不陌生,但大部分的人兩種都沒練起來,說實在的,初學者可以將這兩招用控牌來替代。
其中古典移牌練到爐火純青光是單純"古典移牌"就有非常非常棒的效果。不過還是有少數魔術是不使用移牌是做不到的。
3.迫牌(Force):
效果:給觀眾抽牌,但觀眾不管挑那張都是魔術師想給觀眾的牌) 此效果是"古典迫牌"的技巧,是最難練也是最具說服力的迫牌,迫牌通常可直接當作"心靈魔術"。
4.藏牌(Palm): 效果:將一張牌自然的藏在手中:
進階技巧:
1.射牌(Shot): 射牌應用最多的魔術不多,短期初學者不太容易接觸到,有時魔術師是拿來耍帥的。其中最著名的射牌為"迴旋射牌"(Hot Shot Cut)
2.花式切牌(flourish cut) :
想練的話除了手要夠大還要"恆心"
練出來秀幾招觀眾無不歎為觀止!
表演者拿出十張撲克牌給觀眾,讓觀眾任意切牌。然後表演者把牌放到背後,在不看牌的情況下從已經被觀眾切亂的牌中一對一對的抽出五對牌來。這個魔術很簡單但是效果不錯的,而且不用練習。有興趣不妨試一試。
解密:其實這個魔術很簡單,事先從一副牌中找出五對花色一樣的牌來。比如一對 A 、一對 2 、一對 3 、一對 4 和 一對 5 這樣的十張牌。按照順序排成兩羅,就是 A 、2 、3 、4、5 、A 、2 、3 、4 、5 。排好後給觀眾切牌,觀眾可以切任意次直到他認為牌已經被切亂了。(注意:切牌的時候千萬不能從中間抽出牌切,只能把牌分成兩羅上下的切換,切換幾張都行)最後把牌放到背後的時候,牌面衝下數出上面的五張分成兩羅,牌面都衝下。然後一次抽出兩羅牌最下面的一張,就成了!其實這個魔術的關鍵就是不管觀眾切幾次牌,牌的順序都不會亂!!
撲克飛來
表演現象:
魔術師左手拿著兩張撲克,胡觀眾前後翻看一次,說明僅有兩張。然後把兩張撲克收攏,舉在眼前,對撲克吹口氣,說聲:「撲克飛來,撲克飛來」。再將撲克拉散開,這時,魔術師手中卻有7張撲克了。
魔術師又將撲克收攏,說聲撲克拉散開,又只有兩張了。
反覆表演趣味無窮。
表演技巧:
魔術師手中的兩張撲克的後面一張用漿糊貼了5張斜角撲克。魔術師在交待手中撲克時持有斜角條邊的撲克倒在下面。當收攏後趁吹氣時,暗將撲克調頭.再拉開時,當然會變成7張(其實是兩張和五塊斜角條撲克邊),因觀眾較遠,看不出斜角邊而認為是飛來的撲克。當再次收攏時,魔術師只要將撲克暗調頭散開,多餘的撲克就又「飛」走了。
演示:
表演者將一副牌交給觀眾,然後背過臉去,請觀眾按他的口令去做。
1. 在桌上擺3堆牌,每堆牌的張數要相等,(假如是15張吧)但是不要告訴表演者。
2. 從第2堆拿出4張牌放到第1堆裡。
3. 從第3堆牌中拿出8張牌放在第1堆裡。
4. 數一下第2堆還有多少牌,(本例中還有11張牌),從第1堆牌中取出與第2堆相同數的牌放在第3堆。
5. 從第2堆中拿出5張牌放在第1堆中。
表演者轉過臉來,現在說:「把第2堆牌、第3堆牌拿開,那麼第1堆中還有21張,對不對?」觀眾數一下,果然還有21張。
秘訣:
這是一個利用數學中的恆等變換原理來設計的魔術。 必須記住:一是每堆牌的開始的張數必須相等。 二是第3次從第1堆牌中移去現在和第2堆牌中相等的牌數。在本例中的數學式為 4*2+8+5=21
評論和建議:
這是一個完全靠數學規律來表演的魔術,在這個魔術中的觀眾應該是比較「老實」的觀眾。如果他不完全按你告訴他的做,你最後的魔術將會失敗。不過這種魔術最大的迷惑人的地方就是完全是由觀眾在控制牌。而且它的互動性很強。當然不是所有的觀眾都是這種「老實人」,對付他們就要用到一些「強給性牌」的魔術了。
首先從一副牌中找出紅桃3和7,當然不能讓mm看見嘍!然後讓mm從1-50里選出一個數,要求這個數個位和十位都是奇數(單數),並且它們是不同的。mm一定會說是37,然後翻開牌,mm驚喜萬分!!!然後就…………嘿嘿……
揭密:
1、其實你無意中已經去掉了1-9這九個數,因為要有個位和十位嘛!
2、然後又因為都是奇數,所以只剩下十個數可以選擇。
3、最後又去掉11和33,因為它們個位十位相同。只剩下八個數了。
4、這時可能是由於人的慣性思維,會選擇靠近中間的數,而又不會是正中間的數,所以95%的人會選擇37,尤其是單純的小mm!
5、有一點要注意,這種心靈魔術最好不要單獨表演,要在一套或幾套魔術之後表演,成功的概率要達到90%以上,給人的震撼也很劇烈!!
潘恩和泰勒是一對絕妙搭檔,他們在拉斯韋加斯演出開始時的絕活之一,是由沉默寡言的矮個子泰勒出演的點煙魔術。他在舞台上一邊悠閒地踱步一邊點著了一支香煙,吸了一口,隨手將其丟在地板上,並將煙踩滅,然後,他又從西服口袋裡取出另一支香煙點著。
這裡面並沒有魔術,是不是?--但是,當泰勒轉過身,觀眾看到他身體的另一側,他再做一套相同的動作,這一次觀眾看到了,他剛剛做的大部分動作,其實只是精心編製的假象。泰勒並沒有踩滅第一支香煙,而是將煙放到了手心裡,然後再將香煙插到一隻耳朵裡;而所謂第二支香煙,只是一隻鉛筆頭兒。放在鉛筆頭兒上的也不是打火機,而是一個手電筒。可是,這種幻象被魔術師演繹得如此完美,以至於當泰勒告訴你它的真相時,你仍難以相信,會感覺魔術的每一步看起來都那麼逼真。
魔術師發表論文
魔術的訣竅正是所謂的看似簡單。而且關鍵的一點是,即使是抽煙這樣一個簡單的動作,經過仔細檢查,也可以分解成真抽煙和幻象。「人們想當然地認為那是真的,」對於泰勒來說,魔術不僅僅是娛樂。他希望用自己的魔術,揭開人們日常感覺的假象,使人們意識到真實和「准真實」之間的不同--世界太大了,刺激無處不在,人的大腦並不能觀察到一切。因此,大腦會採取快捷的方式,用相對簡單的算法按照事物被推測的樣子構建出一幅逼真的圖像。魔法師正是巧妙利用這些規則的人。「你每表演一個魔術,實際上都是在運用實驗心理學。」
現在,這一工作性的實驗發生了學術轉型。幾年前,泰勒參加了一個由美國巴羅神經學研究所研究人員斯蒂芬·麥克尼克與蘇珊娜·馬丁內斯-康德招募的魔術師和幻象師同行團隊,共同研究魔術的神經科學。去年夏天,他們終於在《自然評論·神經學》雜誌上發表了一篇叫做「舞台魔術的注意力和意識」的文章,介紹他們的研究。泰勒是該文的合作作者之一。此文的發表在某些研究人員稱之為魔術學的領域是一個標誌性事件,它把對舞台魔術的認識挖掘到了大腦的功能層面。
這篇論文的第一作者麥克尼克說:「戲法成功是因為只有魔術師知道,我們是如何在直覺水平上觀察世界的。就算知道會上當,我們還是看不出所以然,這就說明魔術師是在一個很深的層面上蒙騙了我們的心智。」通過對這些騙術的逆向重建,麥克尼克希望能夠照亮人們的精神漏洞,正是這些漏洞使得我們會看到一個女人被鋸成兩截,或一隻兔子出現在稀薄的空氣中。馬丁內斯·康德說:「早在科學家確定這種認知幻象之前,魔術師就已經在利用它們了。
揭秘了,你還是不明白
潘恩和泰勒最初一起出道是在1975年,在費城街頭和文藝復興節上演出。一次為了打發晚餐的多餘時間,泰勒當眾練上了他自己版本的杯與球魔術,杯和球是一個古羅馬魔術師的經典魔術,涉及一系列的「消失」和「互換」,球會在倒扣的杯子下出現或消失。泰勒當時並沒有帶任何道具,所以他用的是揉皺的餐巾及水杯。
泰勒說:「眼睛可以看到運動,但思維卻無法理解這些運動。」雖然他告訴了人們這個戲法的秘密,觀眾還是會被「欺騙」,因為人的感覺仍然跟不上幻覺。
最終,潘恩和泰勒版的杯與球終於上演了,他們的節目大受歡迎。但魔術界的反應卻是暴怒,甚至是暴力威脅,因為魔術界的基本規則是「不要告訴人們戲法是怎麼變的」,而潘恩和泰勒揭露了一個古老的秘密!兩個自命藝術家的滑稽表演人破壞了魔術的神秘性。
這番批評引起了媒體的注意,卻使得人們更想看到潘恩和泰勒。不久,他們在萊特曼節目中(美國著名電視節目)表演了杯和球。這一魔術成了他們第一場在百老匯表演的標誌性節目。他們的魔術不是一般的騙人把戲,他們用透明的杯子迫使觀眾對抗幻象的真實來源--自己大腦硬件的限制。
潘恩和泰勒的其他一些節目為感覺研究帶來了更直接的線索。在牛仔魔術裡,一名觀眾拿到一台攝像機,潘恩說,他要讓一頭塑料小牛在他手上消失,他請這名觀眾代表來拍攝小牛消失的錄像,然後投影到大屏幕給劇院裡其他觀眾觀看。結果,這名觀眾雖然一直將鏡頭鎖定在潘恩讓人眼花繚亂的手勢和根本不可能消失的小牛上,並在取景器裡仔細查看,卻依然沒有看出奧妙。
「這個魔術的想法直接來自科學,」泰勒說,「我們向人們展示,他們觀察事物的能力是多麼糟糕。」這一現象叫做「變化盲視」,最初來自英國心理學家理查德·懷斯曼,他於2007年記錄了一種簡單的紙牌魔術,一幅紙牌的背面被奇跡般地從藍色變成了紅色。過程中,懷斯曼的襯衫、他助手的襯衫、桌布和背景幕全都變色了。但絕大多數觀眾看的是紙牌魔術解密而錯過了其他變化。當聚光燈照在在物品上的時候,我們會對光束之外的明顯變化視而不見。而魔術師所做的,從本質上講,就是誤導,在正確的時間將聚光燈移到正確的地方。
魔術師的房子
在拉斯韋加斯山麓,泰勒設計了自己的房子,他總是很高興地帶首次造訪的客人四處參觀。他指著走廊上的一個窗口開始帶客人遊覽,通過這個窗口可以看到下面美麗城市的霓虹燈夜景。
可是,如果你沿著走廊走過去,就快走到頭之前,你會撞到一面玻璃牆。原來,這個「窗戶」實際上是一個反射影像;走廊的兩端是一個角度精確的鏡子門。泰勒說:「你沒有看到幻象是因為你根本沒想到它的存在。你總是會假定我沒有騙你,這個走廊是個正常的走廊,而在撞牆之前,這些假定好像都很成立。」
這個假窗戶只是一個開始,在這所房子裡,還有一個實際上是一扇門的書架,這裡的燈泡似乎可以神奇地改變顏色,還有一尊神奇的銅質熊雕像會說出你在想什麼牌,他的客人,包括同行魔術師也常常對此設計百思不得其解。「我曾經請安吉爾(美國魔術師)來過,他也猜不到熊的魔術是怎麼變的。」泰勒說,「魔術表演是一種競爭,觀眾正在試著合計你的戲法,他們沒有停止自己的懷疑--他們正在打算揭露你的詐術。」正是這個原因讓魔術如此之難:就算是觀眾知道將被欺騙,魔術師也必須將謊言兜售給他們,這樣一來,只有把幻象做得比真的更真才行,不然就不存在魔術了。
先將一枚硬幣捏在拇指與中指之間,其他指頭與中指拼攏成一排以致只有在手心看才能看見硬幣,而在手背卻看不見。先將硬幣展現給觀眾。並說明硬幣會吃掉後從脖頸或者後腦取出,注意一定要一邊說一邊保持手持硬幣做動作當自己說到「會從後面取出」的時候手同時把硬幣貼在後脖頸上(一般身體都會有點粘度的,更何況脖子不是直上直下的,是有點坡度的,一般不會滑落)。然後手繼續保持這形狀。這時「開始正式魔術」!「我吃了奧!」手還是那個形狀,人們不會注意剛才看過拿硬幣的那個手的硬幣了。然後把手按進嘴裡然後慢慢隨著手的從嘴裡滑出慢慢的把嘴閉上,再同時做咽東西的動作把手展開給大家看。再張開嘴。然後在把手伸到貼著硬幣的後脖頸裝作吃力的取出展現給大家就好了~~~。掌聲
最底級的錯誤引導大概會被那些經驗豐富的魔術表演者不以為然,比較典型的例子大概算是「蟑螂PASS」這類,在想做PASS的時候大喊:「有蟑螂!」,當大家都底頭去找的時候做PASS,準確的說,這大概算不上是錯誤引導,大概只能是「錯誤的引導」。因為當大家發現並沒有蟑螂的時候,會回過頭來考慮你是不是故意的騙大家,這樣,後面魔術的表演效果將大打折扣。所以,這樣的「錯誤引導」只會給你帶來負面的效果,這也是一些初學魔術的表演者常常會犯的錯誤。記著,去做「錯誤引導」,而不是「錯誤的引導
真正談得上是錯誤引導的技術應該是很綜合的,包括語言,動作和其它方面,準確的說,錯誤引導和分散注意力稍有不同,把注意力分散是無法在魔術中完成的,因為觀眾的注意力一定會集中在你的表演上,如果讓他們不集中在表演上呢?這幾乎是不可能的。而錯誤引導解決了這個問題,換句話講,僅僅讓觀眾不注意你的 SECRET KEY ACTION不太可能,而讓觀眾去注意另一件事而放棄注意你的小動作確實絕對可行的。所以如何做出那種可以吸引觀眾注意力的動作就是錯誤引導的關鍵。一個有經驗的魔術大師決定可以控制觀眾的視線到任何一點而觀眾不會發覺,但是,初學者如何來做呢?一些最簡單的規律,對大部份觀眾有效:
1.一般來說,抬起頭來和你的觀眾說話,看著你的觀眾,出於習慣,觀眾也會看著你的眼晴回答你的問題(當然,記得不要提太愚蠢的問題,這樣你很容易下不來台的),這個時候,觀眾的視線被成功的轉移了
2.人的視覺會對運動事物注意力高於靜止的事物,這樣就會有一個時間的問題,比如雙提的BREAK,用你持牌的手大拇指拔動牌邊,注意力被引導到牌的關側,你將會有一個很短的時間用另一隻手在牌的後邊數出兩張並且BREAK。
3.在魔術表演過程中,其實觀眾的注意力是很緊張的,他們很怕漏掉了任何一個細節動作而讓你成功的把他們「騙」到。所以,他們對任何微小的動作都很敏感,這樣恰恰使全們更容易被引,所以第三條規律,觀眾對非正常發生事件的注意力高手常規發生事件注意力。呵呵,好像說得有些太抽像了,換句說話,你玩牌的時候,正常洗牌切牌,如果突然你掉了一張牌,可是伸手移動一下旁邊的水杯或是牌盒,這都會讓觀眾很緊張的去注意你是不是做了什麼小動作。
4,一般的規律中,魔術師的眼晴看到哪裡,其它人就會去看一下發生什麼事情,這當然僅僅是針對一些注意力不太集中的觀眾,注意觀眾的類形,採用不同的方式去引導他們。
下面來談一談我個人理解的錯誤引導的幾層表現:
第一層:一般的錯引導都是和觀眾說話,這也是現在魔術表演者很常用的方法之一,和觀眾聊天的過程中去做一些小動作,成功率較高。不過注意說話的話題,如果話題放得太開與表演無關了,會讓觀眾感覺你在捉弄他,一定要選擇和你的表演相關的。這個練習可以常看一看其它魔術師的語言。
第二層:語言引導雖然可以讓你有時間做一些小動作,不過一些大的動作或是需要連慣做出來的動作可能用語言就顯得無力,所以常有的辦法是用其它的動作來引開觀眾的視線。比如一種正反洗牌,左手半疊牌牌面下向,牌背向上,只有最下面一張牌是牌背向下,牌面向上,右手牌正常,現在需要把左手的牌翻過來,如何來做?一個很好用的辦法是把右手的半疊牌單手開扇交待沒有問題,同時左手牌翻過來放到桌上。第三層:如何用錯語引導來說話?用錯誤引導來告訴觀眾而不是直接用語言,比如法蘭西落幣,這種類型的手法也是一類錯誤引導,或是持幣手拉袖子一類的動作。都可以直接告訴觀眾手裡沒有東西。
第四層:高一級層次的代表大概是「飄葉PASS一類的」(呵呵,可是是分得太細了,為了大家能看得懂),就是在想做PASS之前假裝掉下一張過幾張牌,觀眾注意力被轉移後來做PASS。這個層次如果用得好,效果將會意想不到,牌術大師格林就是最精於此道的大師,他常常會在表演中表現得笨手笨腳,常常會使牌掉得桌上到處都有,這樣的錯誤引導己達化境,觀眾無形中就認為牌的順序早己亂得不知所處,而事實並非如此,在大師手中的牌依然是「under control!」。
第五層:高級的錯語引導不是引導開觀眾的視線了,而是引開他的注意力,常常會遇到一些觀眾,無論你如何引導他,他都不為所動,而是死死的盯著你的手,這常常會讓魔術表演者很無奈,想想那些魔術大師們是如何對付這類觀眾的?其實就算他們的眼神沒有被引導開,而注意力就不在上面。換句話說,看著你的手,而心思不在上面。就是我們常說的一種走神兒。如何引導,就要看個人的功力了。呵
錯誤引導是以引開觀眾注意力(注意:不是眼神,具體請看第五層解釋)為最終目地,是以不為觀眾查覺最佳效果。如果做到以上兩點,那麼你的魔術水平又提高了一個層次。祝各位魔友功力日進。
我聽過很多愛好者說:「那個啊,道具的吧~」或者我教自製一些道具,他們會說:「我不喜歡道具的,道具的沒有水準。」
我是不會再爭辯到底手法重要還是道具重要,因為我根本覺得這個問題是沒有答案的,不管你回答得多辨證。我們想想自己表演魔術是為了什麼?為了娛樂觀眾,為了效果!
我先舉一個例子,大名鼎鼎的brian tudor先生,手法夠有氣勢吧?夠快夠狠吧?我曾經把他教學前面的演示給我的好朋友們看(這些朋友是不玩魔術的),就是給他們看Q跳上跳下那個。你知道他們看了以後是什麼感受嗎?很神氣?錯了。他們告訴我:「他在做什麼啊?」
同學,你不要以為我身邊的人都是白癡啊,brian那種速度,還沒來得急展示牌就不見了,況且又沒有語言說明。結果就可想而知了。
對於brian的水平,我想沒什麼人敢質疑,我這樣手笨的人就更加不敢。我之所以舉這個例子並不是說明道具和手法重要性的問題。我要說明的是,你的效果是否真的達到了?是否觀眾真的理解了。:
再舉一個撲克牌的例子。就我個人而言,練習過不少的pass方法(特別那種奇怪的),不是我專門要這樣,因為我實在是弄不好那個classic pass,但是對於觀眾來說,我置頂牌的速度和用classic的速度是一樣的。因為我會利用off-beat timing。
這並不是說我不追求技術上的突破。但是,我在想一個效果的時候,我會把各種方案都模擬出來,有手法的,也有用到一些DIY道具的。但是我在準備表演上花時間最多的地方是什麼?是台詞和細節本身。
Derren Brown,他的一些劇場秀也用道具,但是他的表演技巧就把一些道具的弊端覆蓋掉了,讓你感覺好像就沒有可能用道具一樣。
說回我最喜歡的心靈魔術,很多人加我都再問一些關於「直接讀心」,我不得不說,暗示類的方法,一般都是作為輔助,成功率除了魔術師本身,也要看個體差異。所以我總會提供100%的方法,很多就會用到一些道具,但是,你真的能用它表演好嗎?你的手法真的能比道具做出更加好的效果嗎?
所以,我們在設計我們效果的時候,我們應該跟著效果走,怎麼樣好怎麼樣來。
有人就說了啊:那我用托啊,效果還要好列~;
同學~不要那麼沒有品味好不好,選托出來都還有藝術列。
我所謂的跟著效果走,就是要從觀眾的角度去看問題。我們愛好者交流的時候,可以以技術為主,但是表演的時候,就不一定了。
我看魔術總是很享受的,包括和各位交流的時候,有人表演給我看,我總是非常配合的,他引導我到哪裡我就到哪裡,我就是要看到一個人表演的原貌。我看的總是一個人的表演技巧本身。
所以,如果我們過於拘泥於技術本身,就會使效果遇到壁壘。
雖然我承認要在這兩個東西之間取一個折中不簡單,但是作為魔術愛好者,我們看魔術應該有不同的高度。
在國外,魔術是一門很高深的表演,種類多樣,且涉及科技、心理、人文等多方面,魔術師也備受尊敬,他們的風頭一點也不比影視明星遜色。以下就是一些著名魔術師。
1. 大衛·科波菲爾 被公認為「全球最偉大的魔術師」,他的魔術表演將歷史、劇情、浪漫、高科技融為一體,迷人的夢幻效果、震撼靈魂的現代音樂,絕妙的燈光歌舞,穿插跌宕起伏的情景故事,讓觀眾驚歎不已。大衛·科波菲爾曾兩次當選「年度最佳娛樂人物」,還是第一位活著在好萊塢星光大道獲得一顆星的魔術師。1992年,大衛曾在中國進行過飛越萬里長城的魔術表演。大衛的絕活就是把人變走,他曾在眾目睽睽之下把自由女神像變走,把曼谷的觀眾變到太平洋的熱帶小島。把人變到世界另一端的「時空隧道」,是他的拿手絕活。
2. 鮑·詹瑞德 其魔術特點是將魔術戲法、音樂、喜劇表演和劇本融為一體。鮑的經典魔術是「晚餐後」。內容是在雞尾酒會和晚餐結束後,突然發現一位客人死了,死於謀殺。這聽來像是偵探電影,卻被他用魔術表現出來,如果不是親眼所見,可能難以想像。
3. 馬特·馬西 他的表演讓人感覺聞所未聞,他能從剛做好的火雞裡抽出人們想要的那張撲克牌,能不可思議地從危險的「死亡攪拌機」中逃脫。與其他魔術師不同的是,他所有的魔術都是自己創作,所用的材料也由自己做。看他的表演,表情只有兩種:要麼大笑,要麼驚聲尖叫。馬特的表演屬於先鋒一派,又和傳統手法結合得很好,從而顯得個性十足,他的表演是在娛樂觀眾,而不是愚弄他們。他被稱為系列幽默劇魔術師第一人。
4. 大衛·約克 是惟一一位專門為孩子表演的魔術師,他12歲開始表演,已為50多萬兒童表演過,魔術內容豐富多彩,例如他能用一把「魔術」電子吉他變出200多種樂器的聲音。約克雖然喜歡小把戲,他更為「人類思想中的魔術」著迷,因此人們稱他為心理學者,他做過一系列「讀懂人心思」的魔術,例如在電話響前就會把電話拿起,知道可能會發生的事。約克常邀請觀眾參加他的心理實驗。
5. 大衛·布萊恩 美國幻覺魔術大師,最著名的舉動就是把自己放在冰塊中度過61小時,此前他曾在一個埋在地下的棺材裡躺了7天,為此他賺到了100萬美元。
6. 迪威 12歲時開始玩撲克牌魔術,16歲登台表演,他將常規魔術與喜劇魔術結合,因此能吸引更多觀眾,效果也非常好。
7. 卡爾·安德魯斯 多才多藝,獲得過多項魔術大獎,魔術學博士學位,擅長近距離的魔術戲法和大型的喜劇魔術表演。卡爾·安德魯斯被評價為「有職業精神,非常有趣,魔術手法非常乾淨」。
8. 邁克·芬尼 邁克最初是個酒吧的服務生,靠在吧台後面變魔術賺小費。他的魔術手法獨特,不僅是個喜劇演員,還是個幽默家。
心理學真是萬金油,連魔術都能解釋,很好玩。
2007年,詹姆斯.蘭迪,泰勒(佩恩&泰勒組合中的一員)以及其他一些魔術師們在拉斯維加斯進行了一次集會,來探討他們在營造魔術效果時運用的心理學原理。這次集會沒有什麼特別不同尋常之處,只是他們的聽眾是一些來參加科學研究意識學會組織的"意識魔術"研討會的心理學家和神經學家。
魔術師和心理學家這次合作的目標是尋找研究人類思維和行為的新方法。現在已有兩篇關於魔術心理學的文章刊登在權威的學術期刊上。其中一篇刊登在「自然神經科學」雜誌上的文章介紹,魔術師們在斯蒂芬 L. 麥克尼克和蘇珊娜.馬丁內茲-康德兩位學者的幫助下,解釋了魔術師在表演中運用的心理學原理。另一篇文章刊登在「認知科學趨勢」雜誌上,文中古斯塔夫.庫恩博士指出了心理學家怎樣利用魔術師們的技術來開闢新的研究道路。
心理學家對魔術中的心理學原理感興趣的原因是:魔術師們已經在幾個世紀以來進行了非正式的實驗活動並且建立了龐大的技巧庫(其中很多涉及到了心理學的運用)來營造使觀眾「上當受騙」的效果。戲法一般靠以下的技巧實現:操縱人們預想的「事實」,誤導他們的注意力,施加巧妙地影響以使他們得出錯誤的結論--所有這些事情都引起了心理學家的興趣。
雖然魔術表演中誤導觀眾、製造幻覺和「迫使」觀眾相信假象(見下面第三條)的實體技巧已經廣為人知了,但是人們對與它們對應的心理學技巧知之甚少。這裡就介紹三種各種類型的魔術師都經常運用的心理技巧,心理學家們對這些技巧的實驗研究剛起步。
1. 心理導引
實體導引是魔術師使用的廣為人知的技巧:魔術師指向一個物體,用一個誇張的手勢轉移注意力,觀眾的視線最後固定在一隻突然出現的鴿子上面。這個戲法的每個步驟事先都經過精心設計,旨在聲東擊西,保證表演成功。
引導觀眾的心理則更為微妙--引導觀眾使其得出錯誤的結論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在這個例子中,魔術師引導著人們的心理,使他們相信自己看出了戲法是怎麼變的。當人們相信自己得出「正確的結論」時,就不會過於注意這個戲法的來龍去脈了。與之相反,人們反而會自己尋找更能證實他們「理論」的證據。當魔術師最後展示出情況不是這樣的時候,觀眾會覺得更加有趣。所以,引導觀眾的心理至錯誤的方向,不是一種快樂的巧合,而是對正確答案的干擾。
對人們解決問題模式的研究表明,人們一旦心中有了某個答案,就很難去考慮另一種解答。與這種效果相似的另一種情況是,就像我們要回憶起某個演員的名字,可總是有一個錯誤的答案縈繞在心裡,揮之不去。我們知道他的名字不是「克裡斯汀.貝爾」,但還是總記不起他真正的名字是什麼。
近來約克大學的古斯塔夫.庫恩博士和他的同事利用「把球變沒」這個戲法驗證了誤導人們心理的一個非常簡單的例子。這個例子中,魔術師把一個球拋向空中三次,但是第三次的時候,這個球不翼而飛了。 庫恩博士作為一個實習魔術師,在下面的影片中演示了這個戲法。
實際上,第三次拋球的時候,魔術師把球藏在掌心裡了,但是他仍然向上看,好像要等待球飛起來。觀眾們也會隨著他的暗示繼續向上看。
庫恩博士的研究發現,魔術師假裝繼續向上看的心理暗示對這個戲法能否成功起了巨大的作用。大約有三分之二的觀眾說,在魔術師向上看的時候,他們的確看到了球在向上飛。但是,在另一種情況下,當魔術師不抬頭看,而是繼續盯著他的手掌時,只有三分之一的觀眾認為他們看到球飛上去了。
2.認知幻覺
在以往的魔術表演中,大象、飛機或主要的地面標誌性建築物在利用道具產生的幻覺作用下變沒了:魔術師使用了煙霧和鏡子或其他硬件道具。但是魔術師同時運用了思維上的幻覺來愚弄我們,並引導我們誤判結果。
研究表明,外部信息要到達大腦後要被感知需要十分之一秒的時間。總是生活在「十分之一秒」以前的過去看來是極度無聊的,所以,我們通過似乎「預測現在」來規避這種延遲。甚至在完全處理外部刺激之前,我們的大腦就在試著解讀出「未來」--也就是「現在」--正在發生什麼事情。
我們大腦這種自動預測未來的功能經常被魔術師利用來捉弄我們。最普通的例子是:在顯然是把一枚硬幣從一隻手轉移到另一隻手中的時候,它被變沒了。而實際上,它是被藏在手心裡了。因為我們的意識打了個「提前量」--即假定硬幣已經轉移到了另外一隻手中,那當這隻手空空如也地張開時,硬幣看上去就消失了。
認知上的幻覺也可以通過掌控我們的注意力實現。當注意力被引導到其它方向時,我們可能錯過的細節多的令人吃驚。西蒙斯&卡布裡斯研究了一個經典的案例,這個例子中,許多人竟然不能注意到一個人穿著大猩猩服裝走過他們的視野(參見:選擇性盲點)。另一名魔術師/心理學家理查德.魏斯曼教授簡練地製造並展示了這一效果--請看下面的視頻。開始時它似乎是一個無聊的戲法,但是請堅持看到一半的地方,它就變得妙趣橫生了。
心理學家們開始探索我們為什麼如此粗心大意, 連這麼明顯的細節都看不到。有一個理論認為,這主要的是要看當時我們正在看什麼。為了驗證這一點,庫恩博士及其同事對此進行了研究,他們在研究中使用了眼跟蹤技術,用以準確地繪製出受試者在觀看魔術時會看哪些東西。
他們的結論是魔術之所以會成功,不是因為我們的眼睛沒有往正確的方向看,而是因為我們的注意力被引導向其他地方了。心理學家吃驚地發現,我們正看著哪裡和我們的注意力在何處,其間沒有一點兒關係。在這個研究中,即使受試者目不轉睛地看著魔術師變戲法的地方,他們也往往看不出魔術師變的「戲法」,因為他們的注意力被引導到其他地方去了。看來,目光所及之處不如注意力所到之處重要。
3.心理強迫
最簡單的實體強迫技巧是要求一名觀眾從一付特製的、由52個黑桃尖組成的撲克中挑出一張來。顯然,挑出來的肯定是黑桃尖。但是魔術師覺得這樣還不完美,他們更樂於利用心理強迫的技巧來營造效果。
更巧妙的心理形式的強迫包括給一名觀眾這樣的印象,即他可以從52種牌面和花色的撲克中任選一張,但實際上魔術師利用了某種技巧,向該觀眾展示的是全部是黑桃尖的撲克牌,這樣就影響了他的思考和結論。然後,迫使這名觀眾快速地回答,同時強調,他可以自由選擇。當然,實際上完全沒有自由選擇的餘地。理查德.魏斯曼教授展示了這一點,不過結尾有所變化
這就是魔術師花大量時間反覆向觀眾強調他們的選擇有多麼自由的原因。魔術師隱約地暗示觀眾,並且試著有效地改寫觀眾的模糊的、受壓力下的記憶,使他們以為自己的選擇完全是出於其本人的意志。
事實表明,魔術師在心理強迫方面比心理學家做得更好,後者在實驗條件下所產生的效果一般。
尋找更多技巧…..
心理學家在實驗室裡運用魔術師的技巧只是剛剛起步,而且,顯然他們還有更多東西要學。
如果你對瞭解更多魔術師的心理學技巧感興趣,現在網絡上有自然神經科學上刊登的那篇完整的文章。你也可以從蘇珊娜.馬丁內茲-康德的網站上下載泰勒、阿波羅.羅賓斯、有趣的蘭迪、麥克.金和偉大的湯姆索尼在「意識的魔術」研討會上作的報告。
下面是泰勒所作的非常有趣的報告,它已上傳到YouTube。如果你不習慣看到他竟然在講話(他在表演中決定堅決不出聲),也許你會覺得從開頭就很詭異。
奧客, 表演者與觀眾
奧客? 我其實很討厭這個詞
在一個表演場合, 表演者的義務就是娛樂觀眾
表演者今天的表演[唬]不到觀眾, 這應該怪誰?
之前有說過, 很多奧客其實是表演者種種因素造成的, 最多還是手法問題
當然我也知道, 有些人是真的故意讓你下不了台
為什麼? 其實很多情況也是表演者的問題
常常有人說觀眾該教育, 不應該把魔術想像成是[騙人]
如果一個表演者的魔術不但沒給觀眾帶給娛樂, 還讓觀眾感覺被騙, 這能怪誰?
對於奧客問題, 我說出以下兩個想法, 希望對所有喜愛表演魔術的人有所幫助
一: 為什麼會有奧客, 要怎麼辦?
想想看, 你父母會讓你在大眾面前丟臉嗎? 應該不會
那為什麼奧客會讓你下不了台? 很簡單, 因為他不是站在你這一邊的人
一個魔術師在表演的同時, 如何讓觀眾站在自己這一邊, 這也是一門學問
我最常看到的問題, 就是表演者太大牌
誇張舉例: 一個人去變魔術, 如果表現出觀眾都是傻子, 誰會想觀賞, 當然是能破就破
如果一個男士帶者一堆漂亮正妹, 一個人裝帥去變魔術讓他看起來被騙, 哪位男士當然也不會讓你好過
奧客, 常常其實只是一種保護自己的舉動
有人常常問, 奧客該怎麼對付
首先, 我之前說過, 如果你避開奧客不表演, 那你根本不會有所進步
另外, [奧客該怎麼對付] 光是有這個想法就是不對的, 真的不對!!!
如果你一直把奧客當作你的敵人, 那戰火永遠不會熄滅
奧客, 剛剛就說過其實就只是單存因為他不是站在你這一邊
解決辦法, 簡單, 跟他作朋友就好啦 (表演的期間)
奧客是表演者的敵人, 你又不可以殺掉他, 所以解決敵人最快的方法就是讓它變成你的友方
怎麼變? 這算是經驗上的學問, 不過可以舉一個簡單例子
魔術中, 有很多魔術是讓觀眾[施展魔法]來完成的
你讓觀眾自己[表演]魔術, 讓大家表面上都認為是他的功勞, 他怎麼可能故意讓自己下不了台呢?
魔術師負責表演魔術, 耍帥的部分交給觀眾, 就那麼簡單
另外, 很多玩魔術的人的心態最大問題就是基本禮貌
表演完魔術, 表演者應該要適當的稱讚觀眾, 而不是讓觀眾來稱讚表演者
對方想要當大哥, 就讓他當嘛.
如果你的表演讓觀眾認為你只是輔佐, 是觀眾自己當主角, 那高興都來不及, 哪來奧客
當然, 這是口頭上說的. 大家都知道, 學魔術的人大多都是想表現自己
今天把最大表現機會給觀眾, 心裡總會有點不平衡
也就是因為這個不平衡, 所以很多人無法很完成的詮釋這種魔術
可以的話換個想法試試看
小丑是愚弄自己來娛樂觀眾的
今天有人敢說小丑這個職業很低賤, 魔術師很高貴嗎?
兩種職業的[目的]都是一樣的, 就是要娛樂觀眾, 哪有分什麼高低 (老實說我認為小丑偉大很多, 因為他要犧牲自己)
今天小丑都可以犧牲自己娛樂觀眾了, 那觀眾表演魔術或是魔術師表演魔術有什麼不一樣? 還不都是娛樂觀眾
觀眾高興, 是表演者最大的責任
二: 台灣奧客環境真的不好嗎?
有人認為台灣奧客多, 國外比較尊重魔術表演
這我不否認, 可是, 很少人真的去思考這到底是好是壞
台灣奧客多, 我反而認為是好事
對於學魔術的人可能會因此踢到鐵板, 很不愉快
可是對於學魔術的人, 如果肯利用這個環境去成長, 反而會更厲害
如果在有奧客的場合, 還可以讓現場high翻天, 哪你想想, 去國外會有多high
台灣這個環境, 觀眾比較不情緒化, 比較多奧客, 這樣對於[現場情緒掌控]的訓練, 才是最棒的地方
好像是五年前跟劉謙大哥在國外聊天, 聊到他去國外酒吧作餘興表演
現場一堆魔術師(因為是魔術大會), 有一個來頭不小的外國人在表演他硬幣程序, 觀眾看的狂拍手
之後, 劉謙大哥也來表演, 如果只看魔術程序, 應該是遠比不上之前的外國人, 可是, 現場high到爆....
之前那個外國人有點傻眼, 問劉謙他怎麼用的那麼high
劉謙大哥回了一句 [Taiwan style]...(好正的台詞)
我非常認為就是因為台灣這個觀眾環境, 所以才可以對氣份掌握那麼恰當
剛剛也說過, 國外比較尊重魔術表演, 很少奧客, 這是真的
可是, 並不代表國外觀眾比較笨, 看不出來你魔術怎麼變的
簡單來說, 國外人只是比較有同情心而已, 不會直接拆穿你的破綻
感覺就像你考卷只要答案寫的有模有樣, 就會給分, 一樣的道理
這是好是壞? 我也不敢說
我只知道, 在美國我表演的比較愉快, 在台灣我學習到的比較多
兩個重點再說一次
一: 不要想去怎麼對付奧客, 要想怎麼把奧客變成你的朋友
二: 不要認為奧客是壞事, 要懂得利用奧客來進步
魔術常遇需求與解決方法
一、你若將眼神、手勢、注意力都放在你的右手,觀眾亦會被引導,注意力與目光將會被帶到你的右手,而降低了對你左手邊的注意力,這是錯誤引導最基本的原理,你注意力放那裡觀眾的注意力就在那裡,利用觀眾看魔術時的聚精會神,反而產生的盲點。此時左手可以做secret move。
二、直截了當的告訴觀眾錯誤的訊息,讓觀眾心中有期待,然後再演出出乎他們意料的結果,以產生驚奇。或是假裝魔術表演失敗露出破碇,或是假裝要教他們魔術,觀眾會有晃然大悟的感覺,但是接著你卻拗回來,變出完全出乎意料的東西,造成觀眾更迷惑的感覺。比如說你現在告訴觀眾你要把一條紅絲巾變成白色,此時觀眾心中會想著「他手中是不是多握了一條絲巾?」,當你接著無厘頭的反把絲巾用指套變不見時觀眾會不知所措,察覺被騙,但已經來不及囉!
三、以效果來引導,當你知道有一個動作會有令人懷疑的可能時,就用連續的動作,或以其它的魔術效果來吸引注意力,使觀眾忽略掉,或是忘記,觀眾眼睛看到新的東西時注意力會被吸走,然後忘記你剛剛做了什麼事情,若你把最易令人懷疑的手法擺在最後面,而又沒有做到十分完美,露出一點小破碇,此時觀眾還來不及遺忘,可能會把細節拼湊起來,而將你所表演的魔術給看穿了。
四、以言語台詞吸引注意力,掩蓋令人懷疑的動作。當你說話時觀眾會把注意力分許多部份到耳朵上去,但當你一不講話,觀眾會立刻把全部注意力放在你的動作上,反之若一開口,觀眾在你手法上的注意力會瞬間降低,而且他常常會看向你的眼睛,此時是個很好的timing可以利用來搞鬼。若利用引人懷疑的言詞來導引觀眾的思緒,最好不要太過火,要是觀眾注意力離焦點離的太開太久,可能會降低魔術變起來的神奇感覺。
五、將動作合理化,如你要偷拿右邊口袋的東西,必需將身體右轉來隱藏偷取的動作,但你在變魔術的過程中若突然轉動身體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要將轉體合理化,才不會引人懷疑,最通用的辦法是以流暢的肢體移動,用左手在右前方做一個動作或變出來一個東西來(此時身體向右轉,偷取口袋或夾器的東西),將身體的轉動合理化。又或是當有一個海棉球夾藏在腋下,你總不能直接拿出來吧!一般會先捲起袖子,在捲袖子的同時偷取,將動作合理化,態若自然,觀眾才不會對這個動作起疑心。
六、叫觀眾幫忙,或想辦法讓他思考,可讓觀眾放鬆對某項東西的注意力,因為他的注意力會放在你交待的任務上,例如叫他洗牌,叫他把某數加上某數告訴你,或是叫他把手伸出來,叫他上台…等。
七、偷東西時,一是要在另一隻手延伸到離身體最遠時,如空手出牌,右手先向右方延伸到極限然後出牌,左手此時才在胸前偷牌,觀眾的注意力在極右方,較不會注意到偷牌的小動作。二是可以以身體就手,手伸向身體的某一部位拿東西會很明顯,但若是手的位置固定,而用身體移過去接近手,再偷取身上的道具的話,就不會顯得那麼明顯,因為身體的移動在舞台上是很自然的一件事情。還有偷東西時最好只動到關鍵部位,一般來說夾器會放在當手部與身體平行伸直時,手腕與身體之間的位置,要偷取東西只需要動到手指與手腕,其它的手肘或肩膀要盡量練習到紋風不動。再來就是以大動作掩示小動作,偷東西是一個小動作,此時只要有一個大動作,觀眾的目光絕對不會專注在你的手腕與手指間,大動作可用流暢的肢體語言帶過去,像是揮一揮手,或是以另一個魔術的效果取代,例如變出一條絲巾。